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銀監會辦公廳日前下發《關于批復2017年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點城市建設方案的通知》,北京、杭州、蘭州等29個重點城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目標任務將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
根據兩部門要求,29個重點城市要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目標任務,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項目平均節能比例不低于15%,通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實施的節能改造項目不低于40%;要完成公共建筑節能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確定各類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額,開展基于限額的公共建筑用能管理。
而目前常見的建筑節能技術有以下幾類
一、圍護結構節能技術
二、能源系統節能控制技術
三、熱泵技術
四、采暖末端裝置可調技術
五、新風處理及空調系統的余熱回收技術
六、獨立除濕空調節電技術
七、各種輻射型采暖空調末端裝置節能技術
八、建筑熱電冷聯產技術
九、相變貯能技術
而公共建筑又多是低層建筑,對于建筑外遮陽的應用再合適不過了,由于其建筑已然建成,而在外立面設置相應單獨的外遮陽系統,如梭形百葉等類的智能遮陽系統,不但可以幫助建筑物隔熱遮陽,降低冷卻負荷需求,節省運行成本,同時還可以提高室內光線環境舒適度。此外,合理設計配置遮陽系統還能為建筑物增加美觀度。
其中相對方便和可行的節能技術就是在圍護結構節能中著重實施建筑外遮陽的合理配置,如在南方地區和夏熱冬冷地區建筑外側的采用外遮陽百葉遮陽隔熱技術。 又如采用綜合考慮建筑物的通風、遮陽、自然采光等建筑圍護結構優化集成節能技術。例如,雙層幕墻技術是中間帶有可調遮陽百葉、且可通風的方式,夏季可有效遮陽和通風排熱,冬季又可使太陽光透過,減少采暖負荷,增加自然采光,減少光照負荷。
隨著越來越接近2020年底,29個重點城市各類型公共建筑還沒有完成節能改造的對于建筑外遮陽的需要預期會更迫切,因而建筑遮陽、尤其是建筑外遮陽的相關企業又可迎來一次行業高峰。